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那些方面?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决策,股利决策,投资决策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投资决策它是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

企业的投资决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1.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项目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营业利润的投资。

证券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便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

2.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它是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

长期投资又称资本性投资。

用于股票和债券的长期投资,在必要时可以出售变现,而较难以改变的是生产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长期投资有时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短期投资是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短期投资又称为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产投资。

(二)筹资决策筹资一般是指筹集资金。

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筹集多少资金。

可供企业选择的资金来原有许多,我国习惯上称“资金渠道”。

按不同的标志,它们分为:1.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权益资金是企业股东提供的资金。

它不需要归还,筹资的风险小,但其期望的报酬率高。

借入资金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

它要按期归还,有一定的风险,但其要求的报酬率比权益资金低。

2.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是企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一般包括长期负债和权益资金。

短期资金一般是指在一年内要归还的短期借款。

也就是说短期资金的筹集应主要解决临时的资金需要。

(三)股利分配决策它是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

主要公式是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财务管理有哪几种有效方法

  一、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企业领导要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财务班子,做到任人唯贤。

要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新观念,使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二、更新知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于财务人员。

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

入账及时,数据准确,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帐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三、突出资金管理,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1、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

明博体育注册官网

强化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

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2、强化资金的机构管理,保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

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结构,扭转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的现状;
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局面,采取机动、多变的结算方式,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

时刻注意资金运转偏差,适时实施资金结构调整。

3、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是资金低效的重要原因。

财务部门要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加强长期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树立投资汇报观念,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汇报率和筹资成本率,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投资项目定期审计,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

4、加强资金补偿积累。

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

财务管理的方法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合理制订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

控制成本、节约费用、降低物耗,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为,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要重点抓好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重点抓好原辅材料的价格、质量结构和存量,要认真研究原辅材料的市场和采购策略,按照货比多家、比质比价、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采购;
销售成本控制重点放在销售费用,压缩库存,清欠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上;
管理费用的控制重点放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上,严格审批手续,真正把管理费用管好、控制好。

  五、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

企业财务预算是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

它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涵盖了企业主要发展指标。

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企业计划的货币反映,也是组织实施财务控制的依据。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财务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贯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六、大力加强财会工作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财会工作的关键。

会计基础工作不上水平,不提高,财会工作就不能大发展,财会工作的质量也无从谈起,财务管理的职能也就不能很好的运用发挥。

企业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标准,检查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差距、定措施、严格考核、严格把关、严格纪律、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会制度,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为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创造条件,使财务基础工作上水平,从而真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